電影隨寫 · 吉卜力工作室作品

海潮之聲 – 青春的浪濤與光影

121662814669045

也就是這樣子若有似無的氣氛,讓這部片更能貼近年輕人的青澀與懵懂的未知。因為在年輕的時候,人不論對於感情以及未來都有一份長大後所難以回憶的迷惑。這份迷惑是巨大的,是每個年輕人不能或缺的迷惘。

只要是關於年少輕狂,總有些不確定性。

我一直很喜歡海潮之聲這部作品。

從國中偶然在電視上看到的那刻起,心中所受的感動就久久不能散去。
高中時,觀賞的共鳴最為強烈;而在大學時,終於體悟到其中的氛圍。

一位名叫杜崎拓的少年,來到東京念大學時,
偶然瞥見當年高中畢業旅行一張女同學的照片-武藤里伽子時,
浮現了他那年在高知縣17歲夏天的往事。

在少年平實的口白以及優美的配樂中,我們回到了蟬聲唧唧的高中時代。
單車、轉學生、黑板、白色長廊;死黨還有暗戀對象的那個夏天。

事後的幾年我一直問自己,為何每次觀賞至配樂響起,
幕後名單緩緩浮現時,都讓我感到一種說不出的憧憬與惆悵。

而當看見杜崎拓在房間裡聽著收音機,只有一盞檯燈亮著,
一本書報在床頭的時候,為何我又感到強烈的熟悉與親切?

我想,是這個發生在高知小海港的故事,太過寫實了。

sea01

原著出自冰室冴子小姐於1990年在動畫誌連載的作品 – 海潮之聲,由近藤勝也先生擔任插畫,連載了兩年的時間;很湊巧的,當時吉卜力的鈴木監督正有意讓工作室裡新世代的團隊創造出一些作品出來,其中海潮之聲這部小說被認為很出色,可以嘗試改編成動畫作品,於是他們就籌備了不讓宮崎駿以及高畑勳這兩位大老干涉的企劃,也就是被稱為新世代處女作的這部吉卜力作品。

雖然新世代的團隊普遍認為將這部作品動畫化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情,畢竟捕捉意象十分困難,加上沒有實景也無從想像,不過最後還是拍板定案了。由導演望月智充,作畫監督近藤勝也的五個吉卜力新人,首部製作的動畫作品,就是1993年在電視上播出的 – 海潮之聲(海がきこえる)。

這部根基於原著的作品,讓團隊集體到高知進行拍攝以求寫實,幾乎裡頭所有的場景,都跟現實世界的場景一模一樣,幕後花絮中就進行了比對。由於這種按著實景直接進行繪畫的手法一定會被宮老痛罵,所以工作人員也是戰戰兢兢,一面承受著來自上面關注,一面要改編原作的壓力去製作。

sea02

其中不論是光影的表現,實景的描繪,都讓人十分有這個故事「存在」的感覺。而透過男主角娓娓道來的手法,也讓人感同身受。藉由一幅景色如相片一般停格,而周遭大量留白的方式,可以讓人感受到這樣的處理手法是如同看著關鍵場面回憶起過去一般。

因為一般人回憶過去時,並不是連續的事件,而是藉由關鍵場景或事件串連起來的印象,這樣子的敘述方法十分具有懷念感。

故事的本身是作品的靈魂,看過這部作品的人們一定不會忘記它給予人淡淡地感受。也許是那乾淨的街景,也許是杜崎平鋪直敘的口白,也許是里伽子任性的表情等。我認為這樣看似大量留白的地方,就是給人們代入自身共鳴的位置。

這也許是近似日劇類型的愛情小說,但是動畫與真人版的不同在於,它消除了多餘的東西,保留最純真的,最貼心的青春供人停留,更直接的予人似曾相似的感覺。

sea03

我們會在男女主角身上發現與我們相同的地方,一種感情中無名狀的纖細。

杜崎里伽子之間,其實無論是小說或是動畫,都沒有真正敘述出他們的情感。作者用一種曖昧而淡淡地感情牽著讀者,很多東西沒有明說,小說中敘述的很多只是高知這塊地方的細節,並沒有對一些東西有進一步的說法。

也難怪當時宮崎駿看完試片要生氣,因為一來他知道自己拍不出這樣年輕人的感情故事,二來,這種曖昧的情緒是他風格難以處理的,三來,原著的東西沒有講清楚,讓宮老覺得表達東西不足。

但也就是這樣子若有似無的氣氛,讓這部片更能貼近年輕人的青澀與懵懂的未知。因為在年輕的時候,人不論對於感情以及未來都有一份長大後所難以回憶的迷惑。這份迷惑是巨大的,是每個年輕人不能或缺的迷惘。

sea04

只要是關於年少輕狂,總有些不確定性。

而武藤里伽子的個性也是任性而有點小惡魔,正如宮台真司(東京都立大學副教授)所說:

『宮崎駿動畫世界的少女總是堅強又溫柔,好像媽媽般的理想人物。真實生活中哪有這號人物?但在《海潮之聲》中,卻出現了「現實生活中的少女」。對,就是男孩子完全無法理解的女生,就像武藤里伽子那樣的女生。』

對於杜崎而言,他似乎始終想忽視自己注意著里伽子的感情,他想要顧好與松野間死黨的友情,而又想要維持著與女主角的友好關係。

sea05

一開始松野喜歡里伽子時,杜崎自己說過:

『我覺得他真是傻,那些女孩子都只注意外表,永遠不會知道你真正的優點的』

後來自己也淪陷了,東京旅館裡里伽子貼著杜崎痛哭的時候,他心中又想著:

『我當時覺著,這真的比偶像劇還要誇張…』

這些細節的部份,我想只要是這一世代的年輕人都可以感同身受。雖然從小說出來到今天已經是18年前的作品了,我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東西,並沒有多大的改變。

『所謂學生時代的愛情或許青澀、或許若有似無,但總是開朗而明亮的。
《海潮之聲》裡的愛情就是如此。』─蔡志恆

劇中許多場景對白也使人印象深刻,動畫成功的表達出以一個場景作為一個故事的經典。

裡頭的光影對比讓人難以忘懷。

sea06

我記憶深刻的主要有三幕:

一.

當松野與他一同在美術教室等說明會寫意見時,夕陽的璀璨映入了兩人的眼眸,金黃的色澤染紅了整間教室的一角。兩個人靜靜的望著窗外,微風掀起了窗簾,這是一段青春叛逆的抗爭,同時也是兩人無語的彼此認同。

杜崎當時說:

『我覺得你真是厲害阿,已經想到十年二十年以後的事。』
從此之後,松野這個朋友的定位,在我心中就已經與其他朋友有著些許的不同。

這幅景象成就了很單純的美感…兩個好友的第一次會晤與彼此心靈上的交流。
安靜,卻會在心中烙印下那樣美得印象,這是令人難以忘懷的場景。

sea07

二.

同學會前,松野開車去載杜崎,兩人閒聊的感覺實在太真實。而下了車之後的散步,漁船開過兩人身邊,在堤岸上漫步看著夕陽。同樣的夕陽,同樣的兩人。

聽著海潮與燕鷗的聲音,松野說了:

『我那時候才知道,你也喜歡她。』

杜崎站了起來,海風吹起了兩人的衣服,對著海面兩人微笑著。這種感覺,實在非言語所能敘說,也不需要承載什麼意義。這只是青春的長跑上,一個駐足的海岸而已。

讓人能夠在十年,二十年後微笑的青春。

sea08

三.

同學會後,一群朋友散步著到廣場,望著打燈下夜晚的高知城。藉由清水的敘述,他又知道了里伽子的心聲,心頭百般景象浮上心頭,女主角的一顰一笑,任性自我以及曾有的脆弱,都讓他無法忘懷。

「多麼希望當時,能夠與她天南地北的聊;現在,能夠與她一起仰望著美麗的高知城。」

這道出了多少人心中的話語與遺憾,又說出了多少人的思念與青春往事。

『我要寫一個每個人都熟悉的故事,讓讀者在閱讀時,產生一種熟悉感和懷念的感覺,覺得自己也曾經經歷過,也了解這樣的感情。我要寫一個即使在完成之際,風景也不會改變,風景中的人物也不會急速的褪色的故事。』

─(冰室冴子,摘錄自作者後記)

sea09

我想就這點來看,作者是非常成功的,做出海潮之聲動畫的團隊們也是。動畫一在電視上播出之後就大受好評,甚至有一群專門的死忠影迷。

畢竟,這是一個單純的故事,有著單純的場景,不需贅言的感情。

「海潮之聲」之所以成功,甚至成為了宮老製作心之谷動機,還有輕小說先河等的原因,不外乎留白讓讀者的感情代入,留下劇情裡最純粹的骨幹,其他可以留給讀者補完。輕快而帶有韻味的故事,不用動作性而以所謂「恆熱感」(平鋪直敘的方式)製作的動畫等,還有最重要的讓觀眾回到自己的年少青春,重溫那些揪心的感情。

如果他倆的東京之旅不是那樣帶點苦澀,後面的相見就不是那樣甘美。

如果松野與杜崎兩人不是最好的朋友,後面的微笑不會那樣豁達。

sea10

一直想起班長清水在同學會上說得一席話:

『哎呀,就跟小時候換座位一樣嘛,如果遇到討厭的人在身邊就會覺得絕望而不想來上課,因為當時的世界很狹窄呀,討厭的同學坐旁邊就難以忍受;後來有了補習或學鋼琴,學校以外的世界,就覺得討厭的同學沒那麼討厭。』

是阿,從現在這個地方往後回顧我們的青春,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有些事情隨著時間過去了,有些人成長了,然而帶著懷舊的心情,與年輕時懵懂的緊張感,我們,現在還聽得見海潮的聲音嗎?

sea11

片尾的鐵道月台上,熟悉的倩影在人群裡擦身而過,驀然回首;
那俏麗的思念站在成熟的時間外,靜靜而帶點羞澀的微笑。

配樂翩然響起

「阿,我還是一樣那麼喜歡她呀。」

sea12

海潮之聲 – 青春的浪濤與光影 有 “ 4 則迴響 ”

  1. 嗨~或許沒什麼營養的留言還不如留白讓整篇文兀自佇立要來的美些,但難以回憶的迷惑是強大的XD。停留在這篇文上的時光像撲岸的浪翻打出不少初賞此片的心緒,謝謝您,也謝謝這篇文。

  2. 最近認識一個小我25歲的高中男生。他說很喜歡動畫。我跟他推薦這部我超愛的海潮之聲。
    看了10多年印象還是深刻。上網一打關鍵字就挑出這篇分享文。真美好。謝謝你。。。。

    1. 「美好」,是很有趣的字眼,那一瞬間我能感受到你讀到這篇文章的感動。某方面來說這也是當初的發想,透過文字跟更多人分享這部電影帶來的那些經驗。

      25歲的隔閡,不知道是高中男生帶來的,還是時間帶來的;不論是凝望著浪潮,或者是在夜裡遙望高知城那種心頭熟稔的感念,那都是一段回想起酸甜在心頭,不會褪色的往事。

發表留言